郑逸文
从44个投标方案中筛选出的14个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近日在北京再次陈列。所不同的是,这次的展示对象不再是普通观众,而是部分专家和专业院校的师生,有关人士称: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:不干扰最终的评审。另一个不同的是它们的设计者的名字或单位被清清楚楚地标了出来,而不再是代号。 据有关人士分析:“由于第一次展览并未向参观者提供声控音响等专业数据,所以,观众的意见一般只是就剧院的建筑模型、视觉平面图作出判断,对于剧院内部设备功能无从了解,而后者,才是一个剧院的灵魂所在。”因此,专家们的意见极有可能与观众的意见相左。 另一些议论则是关于大剧院的未来。有人士认为,北京目前各演出场所吃不饱的状况已使得各剧场绞尽脑汁拉场次,再出现一个大剧院,对京城的演出场所来说无疑增加了压力。音乐家吴祖强认为,大剧院要尽力避免成为一个新的贵族化场所,应该让艺术爱好者都能买得起票,这些问题现在就应该着手研究。关于大剧院未来的经营方式,专家们认为,可能采取的经营方式有三种,即国家全额拨款、建筑成本完全依靠剧院经营回收和不要求回收成本,但启用后自收自支。